简体版 | 繁体版 | 手机版 | APP | 国务院客户端    

【党建引领 大抓基层 提升素质】守正创新! 厚德有为!木厂口镇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

发布日期: 2023-08-29  来源:迁安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 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木厂口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守正创新、凝聚力量,强基础补短板、抓亮点树品牌,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凝集创建合力。该镇以“红色钢铁线”党建联盟签约活动为契机,围绕“党建引领、大抓基层、提升素质”主题,聚焦党组织全面创A“五好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以党建领航先锋网格指挥体系为着力点,以整治提升白龙港商圈为载体,提升文明村镇创建品味,发挥“红色钢铁线”党建联盟引领作用,推动“手拉手”包联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落地落实,构建以党建引领、文明创建提标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体”,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推动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第一、创唯一”,全力推进“钢铁示范镇、魅力木厂口”建设进程。

扮美颜值,擦亮文明招牌。该镇把文明村镇常态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凝聚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在厚德有为中纯正和育化文明乡风,在常态化建设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一是高标规划。该镇把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建设、绿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规划、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彰显特色。围绕“2+10”建设标准,根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要素,融合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东部以钢铁文化主题街为龙头,带动12村文明创建内外兼修、提质提标,扮美镇村“颜值”,打造文明村镇示范带。发挥东部钢铁产业资源整合优势、信息共享优势和综合协调优势,构建高效的文明村镇创建和产业协同发展机制,聚焦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塑造提升村改居自治典范,推动商业街周边智慧社区创建、乡村治理、民风转变,形成文明村镇建设共性化项目清单,围绕文明创建联盟成员单位各自工作职责,形成个性化项目清单,以“共性+个性”项目化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常态化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常态建设” “社风民风教育引导” “全民普法全民守法” “网络生态综合治理” “社会基层基础建设” “干部基本功提升”六大攻坚行动。西部依托红色研学实践示范带,发挥红石峪等7村红色资源优势,串点成线、连线扩面,“联村共创、区域联动”,实现“一站一景、一站一品”,进行红色教育现场教学,发展特色红色文化产业、农业合作社及农家院、农耕文化体验园、红色研学游等衍生产业,用好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文明村创建活力。先后打造了“文明红石峪、自治新典范”“禾下乘凉梦、农香井家峪”“向阳花开、和美刘新庄”“巾帼她力量、栗香娄子峪”“红色记忆、大美北营”“红色乡村、魅力水泉”“红色记忆、幸福榆山”等文明村示范点,党员文明岗、初心小院、新风礼堂、习语长廊、廉政广场、红色家风党建示范街、红色学堂、新时代学习讲堂、新时代网络文明主题长廊、文玩特色种植园、抗战主题街、杨思禄抗战指挥部、将军亭、文明驿站、妇女微家以及“农耕体验园”和“乡村振兴服务示范基地”“中小学农业实践基地”项目等一批红色文明地标亮相,形成了“站得住、叫得响”的红色文明实践研学游基地、文明村示范样板。三是整体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与美丽庭院、幸福村居工程、全域旅游、住房改造、生态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形成“点上出彩、面上洁净、线上美观”的文明村镇新格局。

厚德有为,涵育文明乡风。该镇把“党建引领、大抓基层、提升素质”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开展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等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挖掘传统农耕、民俗、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引导农民知礼仪、懂规则、守秩序,邻里和睦、友爱他人、奉献社会。一是文明引领。把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文明新风贯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始终,建乡风文明示范街19条,培育“文明、勤俭、互助”的乡村文化精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益宣传教育,在镇政府门厅设电子屏,大门前、村委会周边、广场、文化墙等设置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牌;安装应急广播,每天播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门前三包” “防火禁烧” “散煤治理”“致村民创建文明城市的一封信”等文明相关内容,耳濡目染提高群众文明意识,让文明创建内容抬眼可见、驻足可观。二是以文化人。该镇紧扣“聚集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以“文明实践、文化铸人”为主题,突出“学、讲、育、兴、扬、倡”, 建立起“1+19+18+N”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即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19支村文明实践站大队、18支包括环境卫生整治、科学普及、助学支教等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和N支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红孩子” “木兰花巾帼”等在内的志愿服务队伍组成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模式。从建平台、建队伍、办活动着手,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让志愿服务更精准、更合群众“胃口”, 用双脚量民情,用实事暖民心,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让文明实践以最接地气、最受群众欢迎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移风易俗。继续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培训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着力提升婚丧仪式办理水平,努力解决婚事高额彩礼问题,以公墓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围绕家居生活、伦理道德、亲子教育、身心健康等内容,组织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新生活新场景”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四是乡风评议。深化“仁、孝、诚、爱”主题实践和“美在农家”活动,开展“阳光培训” “道德讲堂”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户”评比、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利用好家风好家训等教化资源,培育孝悌和睦家风,引导群众争做厚德典范;发挥“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和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乡风评议活动,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褒扬乡村新风、反对不良行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农家院里的科技课堂、“小手拉大手”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世界图书日阅见美好·筑梦青年等活动被新华社、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弘扬新风正气,引导社会向好向善发展,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编辑人:李娜

审核人:韩冰远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