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的现状,迁安市公安局本着“防范为先、打击跟进、减少损失、务求实效”的原则,结合本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际,扎实开展防范宣传、紧急止付、异地协作等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紧急止付19起,异地协作侦查破案54起,直接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万余元。
明确职责,形成反电信诈骗的“放大效应”。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平均每年20%-40%的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已成为继盗窃犯罪后的第二大高发犯罪,且作案手段不断升级,社会危害越发严重。对此迁安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迁安市副市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凤春实时关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动态,多次协调公安、通信、宣传、广电等有关部门组织召开专项调度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有的放矢地部署开展联合宣传及重点打击行动。在公安机关的有效带动下,相关责任单位认识不断提高,职责更加明确,行动迅速有效,实现了反电信诈骗的“放大效应”,形成了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合力。
加强防范,从源头上降低群众受骗风险。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非接触性犯罪,且犯罪时间、地点、受害人群均具有广泛、随机、不可预见性的特点,迁安市公安局建立了一套灵敏快捷的信息预警机制,发现具有苗头性的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则第一时间通过公安官方微博、微信平台、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发布预防诈骗的预警信息,最大程度预防此类案件发生。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迁安市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方案》,由公安局提供宣传素材和资料,协调各单位、各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不间断、全方位的立体式宣传。期间,迁安市教育局采取向在校学生发放宣传单的方式,以少带多扩大宣传受众面;电视台、电台、报社定期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惯用的作案手法公之于众;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部门把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的有关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的短语,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群发给广大手机用户;各乡镇、城区办在人员活动密集的场所如超市、集贸市场、住宅小区、居民活动中心等地,张贴防范提醒通告,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拒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
警企协作,合力堵截电信诈骗犯罪途径。为筑牢防止案件可能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迁安市公安局不断加强警企协作,组织电信企业、金融行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防范电信诈骗措施,研究预防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措施。同时,为填补宣传防范工作的漏洞,有针对地指导电信、银行部门做最后的提醒,即:当群众接到诈骗电话后,电信部门一经发现,尽可能用追加拨打的方式提醒群众切莫上当;在各银行设立柜面、ATM机巡查员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提醒将大笔汇款转账的中老年客户防止上当受骗。同时,为从源头上封堵互联网诈骗信息,迁安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对网上发布的诈骗信息,进行优先过滤、封堵,尽可能地减少诈骗信息的传播途径。
主动作为,创新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新方法。一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部分是通过伪基站发布诈骗短信的情况,主动作为,深度研判,最大限度地落地查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3月22日,迁安市局刑侦大队大案一中队民警沈军伟运用触角广泛的公安信息交流平台和其多年积累的网上作战经验,仅凭网上侦查作战,即成功协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旗公安局查获跨省流窜10余地市、利用伪基站发布电信诈骗短信犯罪嫌疑人李某、吴某,受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警方的高度赞誉。二是在自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迁安市局对于各省、市下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协查高度重视,组织专人逐条逐人核实调查,积极协助外地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查破案件。2016年以来,共协助外地调查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0余件次,从中协破本地案件54起。三是紧紧依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发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各项协作请求,增加查破案件机率,特别是今年3月,公安部建立跨区域止付平台以后,刑侦大队指派专人专门负责该项工作。期间,通过与上级有关部门人员的学习交流,迅速理清了工作新思路,掌握了新方法,确保了符合录入条件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能够第一时间录入平台,对被骗资金实施跨区域止付,最大限度地挽回群众损失。两个多月来,共成功发布止付请求19件,止付冻结被骗现金4万余元。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