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加速推进 "四五" 转型、攻坚计划,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此带动下,我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稳步增加,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进一步提高。全市2011年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达到68850人,增长4.0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5008元,同比增长23.3%。
一、城镇从业人员总数进一步增加,三种所有制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我市单位从业人员共68850人,比上年增加2652人,增长4.01%;其中在岗职工62205人,比上年减少193人,下降0.35%。
从所有制经济类型来看,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三种所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比例进一步调整。国有、城镇及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及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及占比进一步扩大。2011年末,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7100人,其中在岗职工23749人;城镇及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29人,其中在岗职工129人;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达到41621人,其中在岗职工38327人。三种所有制从业人员比由上一年度的40.5%:0.2%:59.3%调整为39.4%:0.002%:60.5%。
在我市城镇单位所涉及的国民经济16个行业中,随着我市制造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从业人员达到35599人,成为了城镇从业人员的第一大行业;教育业从业人员总数达到8873人位居第二位;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两大行业分别以7341人及3690人分别三、四位。
离岗职工人数小幅增长。2011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43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1人。
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继续稳步增长,平均水平继续上扬
2011年,我市共支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93431万元,比上年增加65834万元,增长34.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报酬119525万元,增长27.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报酬542万元,下降90.2%;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报酬173365万元,增长34.7%。
2011年,我市共支付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74036万元,比上年增加90431万元,增长33%。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14855万元;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2万元;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8639万元。
从平均水平上看,2011年,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达到43670元,比上年增加了8082元,提高了22.7%,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为44456元,城镇单位为42000元,其他经济单位为43149元;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45008元,比上年增加了8507元,提高了23.3%,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8421元,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2000元,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42833元。
三、城镇单位间收入仍不均衡,仍有较大增资空间
1.大型国有控股经济单位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目前我市城镇单位共涉及130家企、事业及机关单位,其中超过万人的大型企业2家,1000-10000人的企业、事业单位6家,这些单位几乎都是收入较高的国有控股单位,这些单位规模大,职工收入高、福利待遇高,例如首钢迁钢,该单位年末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且一直执行北京市域工资水准,保持着与地方企业较大的收入差,因此对迁安市整体工资水平拉动作用明显。
2.2011年财政收入利好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市2010年受财政收入降低影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及目标奖金一直拖欠至2011年发放,这部分收入被计入了2011年度工资标准之中,造成本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有较明显的提升。
3.口径规范后各单位数据均有所调整。在以往年份中,我市的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口径一直有所偏差,部分单位原有报表口径存在一定误差,一直未能将职工保险与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奖金纳入工资总额统计。2011年,我市统计部门加大了对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制度的规范工作,做到了对各项收入的应统尽统,因此在数据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总体上看,2011年度我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及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从全市范围来看,收入水平仍不均衡。从全市目前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实际获得的工资增长并不高,结合近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看,全市的工资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