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我市为“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授牌暨“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迁安锦江饭店举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中国民协四委办主任王锦强,省政协副主席武四海,省文联副主席、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郑一民,唐山市政协副主席秦少清与我市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忠,市委副书记李维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可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梅艳,市政府党组成员张清敏,迁曹高速公路筹建处处长、市政府党组成员李晓波,市政协副主任马丹青以及特邀嘉宾黄帝文化研究专家任重远、原唐山市旅游局局长刘永江、原我市市政府副市长徐春瑞出席仪式。
吕军在讲话中说,“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暨“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落户迁安,这是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文艺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轩辕姓氏是我国远古时期以杰出英雄和领袖人物黄帝为代表的最显赫的姓氏文化,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从而影响和熏陶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品性和形象。今天发掘、整理、研究开发轩辕黄帝姓氏文化,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迁安市要珍惜这次命名的机遇,联络、组织全国广大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提升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不断增强她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之成为河北、全国,乃至全世界上有影响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并以此作为支撑迁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源动力。
武四海、秦少清对我市被命名为“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表示热烈祝贺。希望我市要珍惜这种荣誉和发展机遇,利用好这两块牌子,做出有声有色的大文章,谱写迁安新时代的辉煌,为推动唐山市文化发展,为建设文化大省、强省,构建和谐河北做出新的贡献。
李忠在致辞中说,黄帝文化是迁安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与传承,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共同文化信仰和追求。多年来,迁安人民以强烈的文化自尊、自信和自觉,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使之不断弘扬壮大,成为迁安特色的文化品牌。今天,“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和“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的正式授牌,是对迁安历史文化的权威认可,对迁安文化建设的极大鼓舞,必将增我们这座城市的内涵和魅力,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凝聚起加快迁安转型跨越的强大精神动力。
李忠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一定要此次授牌活动为契机,以更大的力度,更广阔的视野,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同时,要在文化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把“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的金子招牌叫响,把黄帝古都这一品牌打造成迁安最具内涵、最为亮丽的名片;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促进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相融合,增强转型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要在文化惠民上见实效,把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建设之中,铸就城市文化之魂,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谱写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
仪式上,王锦强、郑一民分别将“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之乡”和“中国轩辕黄帝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匾授予我市。
背景链接:我市拥有全国独有的地缘和血缘相互印证的轩坡子村的轩辕黄帝嫡系后人——轩氏家族。全村1400多人,轩氏一族就有250余人,如此大量集中聚集轩氏族人,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2009年12月,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唐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天下唐人从这里走来——黄帝古都、唐人祖庭及唐山文化”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知名学府的16名专家学者出席。课题组认为,中华民族姓氏祖庭有62姓起于迁安,进一步确立了迁安黄帝古都的地位。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轩辕姓氏文化遗存的发掘、研究、恢复、保护与弘扬力度,制订了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地文化成果和社会效应。投资30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轩辕阁”。同时,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纪录片《黄帝》,已于今年4月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与央视合作拍摄大型专题片《寻找轩辕国》,提高了迁安黄帝文化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立了黄帝文化研究会,高质量完成了《黄帝文化研究》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使之成为宣传普及黄帝文化、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滦河之畔的龙山公园,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华夏轩辕(黄帝)姓氏文化城”,这里将被打造成展示黄帝文化的精品城市景观。(稿件来源:迁安时讯商立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