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 手机版 | APP | 国务院客户端    

传统老土布“织”出新生活——探访市级非遗项目迁安绣娘纺织土布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 2022-01-11  来源:杨店子街道办事处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非遗传承人张志飞对绣娘进行技术指导。记者 闫军 摄

孩子们在研学游体验区学习纺线。王阳 摄

绣娘展示美丽的土布。记者 闫军摄


  临近年关,迁安市杨店子街道高引铺村的“绣娘手工坊”愈发忙碌。在新投入使用的展厅里,织布机的咔嗒声不绝于耳,一经一纬的交织间,五颜六色的棉线织成土布,像彩虹般欢快流淌。精美的床品、箱包、饰品等各类手工土布年货在加紧制作,快递运往全国各处。到了晚上,“绣娘手工坊”又开始了网上直播。绣娘们心灵手巧,但在镜头前却有些腼腆。

  近年来,高引铺村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妇女就业创业,村两委利用本村纺织文化,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了集体控股、全民参股的“绣娘手工坊”,使用传统方法纺织土布,制作床上用品、箱包等手工布艺品,让村民享受到了集体经济带来的收益,也让“绣娘手工坊”成为高引铺村的一张靓丽名片。

  高引铺村纺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代,当地的土布纺织技艺达到鼎盛。那时家家纺车响,户户织机鸣,做布匹和裁缝的也有十几户。据说到了民国初期,高引铺村民张申建立一座手工坊,每天牵着毛驴,手摇拨浪鼓下村接工,后来张申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大五里乡贯头山的付云峰,一个是本村的张国凡。抗战时期,冀东八路军为解决根据地军需和后勤保障,派付云峰组织染匠和妇女在大五里挂云山区建立了被服厂,为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到了人民公社时期,村内第一生产队安排张国凡创办队办企业手工坊一座,当时手工坊织布的妇女达100余人。

  如今村内最年长的绣娘张玉兰,今年已经90多岁了,是继张国凡后的第三代传承人。张玉兰年轻时给手工坊织布,每天织20大尺(大布尺,一尺相当于90厘米),她会织被面、褥面、床单,除了织布,她还做猪鞋、猫鞋等各种各样形象逼真的童鞋。

  “我从小就看着姥姥纺线织布,制作土布对我来说,不仅有意思,而且还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张玉兰的亲外孙张志飞是绣娘纺织土布的当代传承人。他得到了张玉兰亲传,早已熟练掌握了传统纺织技艺。过去,一台织布机一天只能织四五米布,经过张志飞的创新改良,一天可以织10多米。

  “我们高引铺村的绣娘纺织土布技艺是唐山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绣娘手工坊展厅,大家可以亲自感受到土布纺织技艺的美妙。让大人找回记忆,让孩子了解过去。”讲解员王阳说。

  据介绍,绣娘纺织土布工艺,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扎花、弹花、纺线、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籽、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数十道工序,它以二十几种基本色,经过精心设计,变幻出2000余种绚丽多彩的图案。

  整个展厅分为纺织区、操作区、成品区和研学体验区,实现了从棉到土布制作的全部工艺流程。在纺织区,几位头戴花头巾,身穿花围裙的绣娘正在专心地织布。据介绍,这些织布机是村两委干部从卢龙、青龙、迁西等地收购回来的。在这里工作的绣娘都是高引铺村的妇女,年龄最小的40岁,年龄最大的已经73岁。绣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另外还有家庭版手工坊,在家也能工作。目前,绣娘手工坊已经为这村120多名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操作区摆放着纺车等各种工具,可以进行相布、掏综、走绺、缝纫制作等工艺流程。王阳告诉记者,很多产品都是在这里加工完成的。

  “绣娘手工坊”现有绣娘100余人,以七彩棉、纯棉纱为原料,日可纺织家织布100余尺,加工手工旅游工艺包100余个、保健枕头60个、床单床罩被面30条,同时可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围巾、浴巾、服装等,日均销售额5000元。全部达产后,可吸引500名妇女就业,每天可生产手工旅游包及各种手工休闲物品400件(套),年创产值1200万元、利税200万元。2017年,在 “唐山供销杯”旅游产品大赛中,“绣娘手工坊”的产品荣获二等奖,并被唐山市旅游局确定为“唐山旅游推荐产品”;“绣娘手工坊”荣获“2017年度十佳旅游商品特色企业”称号。

  随着产品的热销,不断有客商、消费者来高引铺村考察、参观,这村两委班子又围绕传统纺织文化,瞄准了拓展文旅结合的产业链条,依托“绣娘手工坊”和高引铺造厨两大特色发展旅游产业,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打面摊、搓棉棒、纺线、织布、制作布艺画、扎染、蜡染、造纸和石磨豆浆等10多个体验项目,近年来参观体验人数达到16万人次,“绣娘手工坊”也先后获得“河北省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20年,高引铺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集体经济的发展为高引铺村乡村振兴提供了物质保障。近年来,高引铺村不断将壮大集体经济成果转化为村民福祉,铺砖修路近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00多盏,栽植苗木3000余株,建起了村民广场和党建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眼下,这村正对全村2200亩村域面积进行整体规划,争取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投资3亿元,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体验、购物餐饮、生产采摘于一体的“嫘祖园”文化旅游名片,实现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转载自唐山劳动日报  记者 赵雅静  通讯员 田璐)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