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君委员:
您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这一提案对我市的养老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我市养老行业发展现状
全市截止2020年底共有65岁以上老人9859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69%,按照通常标准,65岁以上人口超过7%进入老龄化社会,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 49家,其中医养结合养老机构4家,机构养老床位数431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698张,机构入住老人2539人,入住率59 %。在49家养老机构中,公办福利院5家,养老床位900 张,入住特困供养人员527人。38个社区共建成社区日间照料站15个,拥有养老床位57张。依托长期护理险,全市共有居家养老服机构6家,入户养老服务护理员420人,实际服务失能老人1522人。我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29.6 张,河北为29.1张/千人,高于河北平均水平。
二、严格落实各级养老政策,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河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冀政办字【2017】105号),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民政厅于2017年11月出台《关于深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冀财社【2017】100号)。文件出台后我市积极落实,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及其他符合政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人员给予资金补贴。我市于2019年初配套出台了《关于落实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迁财【2019】17号),对上级文件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补贴范围和力度有了一定的提升。省市两级文件的出台刺激了我市养老市场发展,一批社会力量进入养老市场,养老床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河北省民政厅、 河北省财政厅于2019年12月出台《关于省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冀民【2019】107号),对养老机构申请补贴做出需要通过等级评定的规定,使得养老服务体系资金流向了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达到一定标准的机构。机构也拿出资金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2021年1月27日,在参照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财政局《关于市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基础上,迁安市民政局、迁安市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市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对上级文件做了补充,加大我市财政对资金的配套。目前我市通过等级评定的民办养老机构有28家,占比超过60%。
2020年5月到10月,迁安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局、迁安市大成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举办了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的方式,主要内容涵盖老年人日常照料、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重点突出,紧贴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此次培训共有393名养老护理员参加了并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顺利取得了证书。
2021年7月,根据唐山市民政局、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唐山选拔赛的通知》的要求,我市举办了迁安赛区的职业技能大赛。本次竞赛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分别考核养老护理员对《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版)》的理解掌握和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实操能力。此次大赛掀起了整个行业比学赶帮超的氛围,选拔有4名队员代表迁安市养老行业参加唐山地区的技能大赛,并获得优胜奖。
2020年,按照《唐山市2020年20项民心工程专项实施方案》要求,全市4个街道全部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100%。2021年10月,按照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办好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冀民【2021】55号)的要求,全市38个社区全部建成社区日间照料站,社区覆盖率100%。
三、我市养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迁安的养老行业发展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程度低,民营机构低质量重复发展和恶性竞争还比较严重,整个养老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处于一个低水平,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养老需求。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养老需求与相对购买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失能半失能老人入驻机构养老的需求比较充分,社会养老机构的供给也比较充分,但是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养老观念的制约(对抚幼舍得投入,对养老不舍得投入),对机构养老服务的购买力相对不足,表现为普遍趋向于低价服务,不重质量重低价,导致养老机构以降低服务质量,减少设备设施投入来适应市场需求。尽管如此,实际入住率依然较低,仅达到59%,养老机构仍然在微利边缘徘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普遍不足,养老服务质量提升难度较大。
(二)养老机构规模小、服务质量低,规范性、安全性差,行业风险较大。在全市49家养老机构中,入住人数在30人及以下的,有13家,占26.5%;每月收费在800元以下的,有22家,占45%。如此的规模和如此的收费标准,很难保障规范的服务和必要的设备设施投入,劣质服务和安全风险隐患较大,行业监管难度很大。同时,由于这些小规模机构普遍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优质养老机构的市场,出现了“劣币逐良币的现象”,成为整个养老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差别化、专业化程度低,没有走出同质化、低水平的发展模式。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的护理,专业性强、护理成本高,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专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失智老人养老院,多数都是只要来老人就接收,自理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失智老人混居,不但不利于提高老人的照护水平,而且容易发生照护风险。
(四)社区养老需求不足,且缺乏科学的运营模式。上级部门一直大力提倡社区养老,今年还列入了省民生实事工程,但是据我们调查,我市城市社区养老需求不旺盛,我市城市新增人口,主要是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新进城的年轻人,城市原住民所占比例不高,老龄化程度不高,据七普资料显示,永顺、兴安两个街道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均不到9%,剔除两个街道所辖的农村人口,纯市区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恐怕更低,尚不到老龄化程度,所以社区养老需求不足,发展空间不大,加之我们市区分散着22家养老院,与社区不存在多大的距离问题,基本能满足社区养老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需求不足,市场化运营难度大,社区养老没有创建出一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四、我市养老行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行业监管与加大市场供给并举,压缩劣质养老机构的市场空间,靠政策与市场两个手段,把“劣币”逐出市场。一是严格养老机构评星管理,凡未能达到星级标准的,一律不得享受养老机构各种扶持政策;二是积极落实星级机构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养老机构责任险等扶持政策,协助星级养老机构申请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增强星级机构的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养老机构运营监管,对违规运营和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坚决关闭取缔;四是激活释放公办资源,增加公办“高质、低价”的养老供给,挤压劣质养老机构的市场空间。
(二)推进五所福利院改革,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示范作用。
一是在保障特困老人供养所需床位的前提下,逐步释放公办院养老资源,首批在第二、第三福利院招收社会老人。二是在公办院打造养老院科学管理模式,建立“标准化、精细化、制度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创立规范、科学、智能的养老院管理范例,引领和示范全市养老机构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充分激活各种资源,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增加养老市场的有效供给。重点是激活镇街卫生院资源,与卫健部门共同推动镇街卫生院,利用闲置床位和医疗资源,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共有21家镇街卫生院,除8家区域中心院医疗业务相对饱满以外,其他13家均有条件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这样不仅增加了优质的养老供给,也激活了镇街卫生院的床位资源和医疗资源,增强了镇街卫生院的发展活力。
(四)为进一步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适应人口老龄化要求,下一步,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参与度和知晓率,加快建设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运营,提供与社区老人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服务项目,吸引更多老人参与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活动中来。
编辑人:张财生
审核人:赵文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