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小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稳定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发展中医药事业、建设中医药强市,人才是保障、是支撑。几年来,我市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创新工作思路,多举措加强培训,努力构建中医药人才梯队。
(一)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市拥有唐山市级以上名中医10人,中医重点专科17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唐山市9个),李士懋、黄传贵、郭志强、郭维琴、阮士怡等七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市中医医院为国家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成为河北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市妇幼保健院被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幼健康分会命名为妇孺国医堂。
(二)加强临床骨干培养。国家、河北省通过重温中医药经典医籍、强化专科进修和跟师学习的培养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免费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中医人员,使其尽快成长为理论基础扎实、诊疗技术精湛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几年来,我市积极选派中医药临床技术骨干参加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河北省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项目、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杏林千人培养工程等12个项目216人次,落实了报销学费、带薪学习等优惠政策。
(三)强化师承教育。发挥市级公立医院名医工作室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团队的建设模式,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黄明、李淑琴名中医工作室)培养继承人18名;全市签订师承合同人员83名;依托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深入推进基层中医药人员跟师学习项目,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员122名。通过跟师学习和理论培训,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以传承和发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一批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提高了基层中医药临床诊疗水平和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四)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为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诊疗水平和队伍素质,市卫健局由市中医医院遴选优秀中医临床骨干组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师资队伍,面向基层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每年组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不少于四次,参训人数达300余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市中医医院韩文宝同志大爱仁心,无私奉献,荣获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唐山市道德模范、2015年最美河北人之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以他为为原型创作现代评剧《百姓医生》在全国展播,引起强烈反响。我市组织卫健系统职工学习韩文宝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了模范医生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下步工作
今后,我们将深入探索,强化管理,坚持传承带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一是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科技研发平台和重大项目实施,强化与京津冀中医药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专家型人才。聘请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中医药名医大家来我市坐诊、讲学、建工作室,深入挖掘、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技术,带动、培育中医药人员,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和创新型领军人才。二是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西学中等人才培养项目,引进新技术、新方法。三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依托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深入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跟师学习项目,分批次为基层培养中医药人才。积极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口支援、“读经典”竞赛、中药真伪鉴别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四是制定倾斜政策,优化人员结构,稳定基层队伍。鼓励西医学习中医,支持在乡医队伍中培养中医人才。落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服务价格等挂钩。推动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完善。注重培育和推介名中医工作,做好国家级名老中医、省级名中医、市级名中医推荐工作。
编辑人:张财生
审核人:赵文超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