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体版 | 手机版 | APP | 国务院客户端    

【中国式现代化迁安场景】迁安以制度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

发布日期: 2022-11-16  来源:迁安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打印   分享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近年来,我市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咖啡读书驿站环境清新优雅,书籍种类繁多,实现了书籍和咖啡的完美结合读书驿站的建立呢,开辟了阅读模式新路径,让阅读无处不在,同时也满足了群众对知识文化、休闲娱乐的不同需求,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市新的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我市鼓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寻咖啡读书驿站”等已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这只是我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全面构建供给丰富、高效便捷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增强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的有效之举。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坚持全域一盘棋,制定出台了《迁安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域覆盖。在城区,成立市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轩辕阁、文化大厦等一批地标性文化建筑。在镇街,21个镇街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其中19个为一级站,总量居河北省县级首位;在农村,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同时,依托社会力量,打造独具迁安特色的文化、体育、旅游等各类第四级平台60余家,弥补了公共文化事业的不足。规范运营,充分发挥迁安市图书馆、文化馆双一级馆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建成21个镇街分馆和30个流动服务点,实现了总分馆间的通借通还。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发掘“美”“好”“新”典范,目前已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5个,其中“郭宝皮影传承馆”以皮影雕刻、展示、演出为载体,兼具非遗拓展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研学等功能,成为迁安首批“非遗客厅”;城市书房——迁安市图书馆凤凰分馆,面积约300平方米,配有3000余册纸质图书和自助借还机等,并与市图书馆和各分馆实现了通借通还,让市民在城市书房中感受温馨与惬意。


编辑人:李娜

审核人:韩冰远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

温馨提示

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如上图所示,新用户请点击[注册]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如果您已完成注册,请点击[登录],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提示:如果【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无法正常使用,您可以选择【本站注册】)